雖然距離在中國全麵公映尚有5天時間,但《魔獸》已然呈現出“萬夫莫敵”的態勢。相比於《侏羅紀世界》的偏大眾化定位,《魔獸》目前呈現出來的狀態仍以“粉絲向”為主導,最終可能導致“高開低走”的不利走勢,因此需在玩家群體外持續擴展影響力,以拓寬其基本麵。
還有5天,年度最強的“粉絲電影”《魔獸》即將在內地公映。
自上月始各種《魔獸》首映場“滿江紅”的選座截圖便攻占了朋友圈,不少業內人士和遊戲玩家也喊出了“國內20億人民幣起”的票房預期。如何從數據的角度對這部現象級的影片進行解構呢?讓我們來一探究竟。
前史>>>高風險的“遊戲”
作為電影創意來源的一個分支,遊戲改編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問世的《超級馬裏奧兄弟》:該片以任天堂的經典同名遊戲作為藍本,但除了借鑒馬裏奧管道工等部分概念外,基本上為原創情節;而2092萬美元的北美票房(日本等其他地區數據不可考)尚不及製作成本的一半,顯示了其低迷口碑的不利影響。另有一說1989年由環球出品的《小魔法師》(又名《小鬼蹺家》)亦是遊戲改編,但未找到更多佐證。
隨後一大波熱門遊戲改頭換麵登上大銀幕:從《雙龍奇兵》到《街頭霸王》,再到隔年上馬續集的《格鬥之王1&2》和曾發布中文海報的《激戰星河》,短短5年間多部作品接連上映,但其中呈現虧損的比例卻在持續上升。另一邊廂,借由掌機遊戲大熱的《寵物小精靈》(又名《口袋妖怪》或《神奇寶貝》)率先製作TV動畫版進行預熱,隨後推出的劇場版《寵物小精靈:超夢的逆襲》分別在日本和北美拿下75.4億日元和8574萬美元,可謂大獲成功。
進入新千年後,由安吉麗娜·朱莉和米拉·喬沃維奇主演的《古墓麗影》和《生化危機》再度引領了遊戲改編電影的熱潮,後者更發展為延綿5部的長壽係列,堪稱同類型的典範。但在耗資2億美元打造的《波斯王子:時之刃》折戟後,高成本遊戲改編電影一度沉寂,其間《極品飛車》和仍在熱映的《憤怒的小鳥》均在中等成本上實現收支平衡,直到即將重磅登場的《魔獸》。
相比於原先局限於動作冒險或益智手遊等單機類型,《魔獸》是第一部根據MMORPG(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 Role-PlayingGame,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)遊戲改編成的電影;而曾創下全球同時在線人數破千萬的業界記錄,也彰顯了這個遊戲粉絲群體的龐大,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數以百萬計的中國玩家。
鑒於此,下麵將跳脫遊戲改編電影的狹小範疇,從更切合的視角分析《魔獸》的“錢景”。
對標>>>高預期的“大IP”
在這一部分,選擇去年攬下14.2億人民幣的《侏羅紀世界》作為對標,理由如下:
首先,《侏羅紀世界》和《魔獸》均由環球影業和傳奇影業聯合出品,後者在今年初已被萬達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收購,成為旗下全資子公司;
而從題材上看,一個是時隔14年再譜新章的經典科幻係列,另一個則是暌違10年終登銀幕的熱門遊戲電影,都可謂國內難得一見的“大IP”;
對比主創陣容,兩部特效吃重的影片均沒有啟用國內較為知名的麵孔,而《魔獸》中僅有的明星臉——飾演古爾丹的吳彥祖從定妝照上已很難辨認;
最後在檔期上,兩片均鎖定6月的第2個周三登陸,且比北美提前2天上畫,幾乎完全複刻;唯一的區別在於今年端午節小長假(6月9日~11日)相比去年提早了11天,恰好落在《魔獸》上映的首周範圍之內,無疑更有利於其及早爆發。
下麵從營銷監測的角度對《侏羅紀世界》和《魔獸》的映前表現進行對比。
首先對”認知指數“和”購票指數“作下簡要說明:
認知指數:通過對搜索引擎、社交媒體、互動社區、視頻網站、微信公眾號等信源指標的采集,加權計算出對應影片的受眾認知程度,以0~10的數值指代;
購票指數:通過對購票平台、電商渠道等信源指標的采集,加權計算出對應影片的購票預售熱度,以0~10的數值指代。
截止到映前一周(即6月1日),《魔獸》的認知指數達到7.79,相比30天前已提升了44.8%,而且仍在穩步上升中:可見經過長時間的預熱後,《魔獸》已經在相當程度上贏得更廣泛的關注度,顯示出該片的營銷工作卓有成效,同時這與其魔幻類型的定位亦有關聯。
對比《侏羅紀世界》同期的認知指數僅為5.86,同時30天提升幅度亦不如《魔獸》,不過《侏羅紀世界》在上映當天的認知指數升至8.33的高位,為首周席卷6億人民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,在這一點上《魔獸》依舊需要持續加碼。
截止到映前一周(即6月1日),《魔獸》的購票指數為8.59,相比30天前已提升了33.2%。事實上,《魔獸》的國內預售票房已經突破2500萬人民幣(下文將詳解),而且各地均出現聲勢浩大的粉絲包場活動,這在往常並不多見。
相比之下,《侏羅紀世界》的同期數據再度落於下風:購票指數在映前一周來到7.74,提升幅度僅為《魔獸》的一半;不過與認知指數類似,《侏羅紀世界》的購票指數在映前一天破9,並連續四天保持在高位上,這是保證其票房穩定進賬的關鍵因素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相比於《侏羅紀世界》的偏大眾化定位,《魔獸》目前呈現出來的狀態仍以“粉絲向”為主導,最終可能導致“高開低走”的不利走勢,因此需在玩家群體外持續擴展影響力,以拓寬其基本麵。
預售>>>高起點的征程
雖然距離在中國全麵公映尚有5天時間,但《魔獸》已然呈現出“萬夫莫敵”的態勢:
截止6月2日22點整,《魔獸》零點場共排映7123場,購票人次51.35萬,累計票房2563.53萬人民幣。這一數字已經逼近《速度與激情7》去年曆史記錄(5246.97萬)的一半,令人印象深刻。
從院線來看,連續七年蟬聯國內冠軍的萬達當之無愧領跑,所占份額超過27%,這比2015年萬達院線的全國占比高出了近一倍。不過考慮到《魔獸》由萬達今年剛全資收購的傳奇影業出品,從放映渠道上進行全力支持無可厚非;而且在吸引玩家關注(不一定與影迷重合)和衍生品聯合營銷上,萬達也進行了諸多有益的嚐試,目前看來效果頗佳。
除此之外,《魔獸》零點場在全國前10大院線的合計票房占比達到3/4強,剩下的30餘條院線僅貢獻了24.90%的份額,可見在對強片的追逐中中小院線已被遠遠落下。
另一方麵,在《魔獸》的零點場中,IMAX廳共排映502場,並以不到8%的場次貢獻逾1/4的票房,顯示出影片特效的強大號召力。特別是在5月27日萬達開啟預售《魔獸》IMAX的活動後,這部分票房便呈快速上升態勢。
不過,若從國內的火熱現場抽離片刻,可以發現在魔獸已先期鋪開的20個海外市場中,累計票房僅略高於3160萬美元(約合2億人民幣),而且在北美首周預期也處於較低水平,這愈發凸顯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。
綜合來看,《魔獸》在國內的觀影預期已處在所有好萊塢大片的頂級行列,結合零點場的預售和端午節檔的加持,首周大爆已成定局。以此觀之,《魔獸》有望延續去年環球/傳奇出品影片的絕佳表現,成為目前狙擊迪斯尼壟斷進口片前四名的最強對手。
所以,你看好《魔獸》的票房麽?